第(1/3)页 三年后。 初春。 大汉,乐安府。 “相公!你快一些!” 一辆马车停在院外,翠儿回头喊了一声,声音清脆。 很快,贺景便笑呵呵的从院中走了出来,手里还提着一个不大的包袱。 三年前,魏长天走后不久,两人便成了婚。 不论贺家如何反对,贺景仍力排众议,娶翠儿做了正妻。 而再之后,他便在御试中金榜题名,中了进士,并且“破例”得以回到老家乐安府为官。 为官的三年贺景兢兢业业、一心为民,深得百姓爱戴。 再加上苏启知道他与魏长天好似有些关系,因此便在今年开春时又一次破格将他提拔为户部左侍郎,择日入京上任。 仅仅三年时间,便从一个普通举人便成了从三品的京官,贺景的官途可谓是一路畅通,前所未有。 而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,所以便并未着急入京就职,而是打算在此之前先与翠儿一道去一趟蜀州。 一是成婚三年,他一直忙于公事,鲜有时间陪翠儿游山玩水,这次便算是补上了。 二是想要去拜访一下魏长天,当面道出心中感谢。 “礼物可都已装好了?” 扶着翠儿上了马车,贺景小声问道:“还有陛下托我给魏公子捎去的信,没忘记吧?” “放心吧,都放好了的。” 翠儿掩嘴笑道:“我又不是那般粗心大意之人。” “那就好那就好。” 贺景轻轻拉过翠儿的手:“翠儿,这三年辛苦你了,这次我们便一路游山玩水,好好看一看这天下美景。” “嗯,都依相公的。” 翠儿幸福的笑了笑,旋即又有些期待的小声感慨:“相公,你说时间怎得过的这样快,竟这就过去三年了。” “有时我闲来无事想起,总觉得魏公子仿佛便是昨日才走的呢。” “也不知道魏公子现在过得如何,乐安这边总是打听不到太多消息。” “对了,听说京城那边也已有报纸了?” “等咱们搬去京城之后呀,我怎么也要日日买来看看有无与魏公子有关的事” “.” 马车缓缓驶动,载着贺景与翠儿驶出了乐安府城,向着东边而去。 经过三年前的一阵动荡后,大汉的政权现如今已十分稳定,百姓也得以安居乐业,一切都恢复到了大乾时的繁荣。 虽然有不少人仍不认同大汉的“合法性”,甚至仍觉得自己是大乾人。 但最起码,有苏启这样一个“一切为民着想”的皇帝,大家却也实在找不到太多复辟旧朝的理由。 没错,苏启延续了他做临川府尹时的作风,应该是当今天下最体恤臣民的一位皇帝了。 而这其实也正是魏长天当初会选择苏启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。 只不过他从未与别人讲过罢了。 一个月后,贺景与翠儿一路边走边玩,离开大汉,经过大楚,进入了新奉地界,一个名为“成建”的边城。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前极少这样连续奔波的缘故,入城的当日,贺景就染上了风寒。 问过客栈伙计之后,翠儿得知城中最好的医馆叫“济世堂”,便立刻坐车去给贺景抓药。 而济世堂外人来人往的景象也表明客栈伙计说的没错,这座医馆在成建城中好像确实挺受百姓信赖的。 “夫人,这里人多,您不如在车上稍等片刻,小的去给老爷抓药便是。” 停好马车,车夫见这济世堂内外竟有这么多人,不免担心翠儿一个女子容易遭人冲撞。 翠儿也有这方面的担忧,便点了点头,看着车夫快步走进了医馆。 “人参一钱!天麻两钱!山楂五枚.” “你拿好,记得每日煎服两次,五日后再来拿药.” “多谢李姑娘!这是俺上次替老母拿药欠下的二十文,这次给您送来了.” “无妨,你若是手头不宽裕便再赊几日,不打紧.” “哪能呢!俺欠谁也不能欠李姑娘您的钱!要遭天打雷劈的!” “好,那我就收下十文,剩下十文你拿回去今年多买些麦种” “.” “哎呀,李姑娘真是心善啊!长得也跟天仙似的!能在济世堂行医真是咱们成建城的福分啊!” “谁说不是呢!就是也不知道李姑娘为啥不愿嫁人,此前那么多人来给她说媒,听说全都被她婉拒了。” “可能李姑娘已有意中人了吧。” “但也没见李姑娘跟哪个男子走得近啊。” “好了好了,别说了,到你了.” 窃窃私语回荡在前堂,虽然此时有好几人都在坐诊,但唯有李梧桐面前的队排得最长。 而那车夫初来乍到,自然便以为是这个长相姣好的女子医术最佳,便也排在了队尾,足足等了两刻钟才轮到他。 “姑娘,我家老爷染了风寒,想抓一方治风寒的药。” 第一次见女子坐诊,车夫也不知道该咋称呼李梧桐,刚刚又听说后者没有嫁人,于是干脆叫做了“姑娘”。 而李梧桐也没在意,仔细询问了一下病症后,便冲着身后的药房喊道: “麻黄二钱!桂枝四钱!防风、白芷、川乌各一钱.” 很快,包好的药包自药房传到前堂,李梧桐交到车夫手中,轻声说道: “给你家老爷慢火煎服,每日服两次,三日之内应当便好了。” “多谢姑娘。” 车夫赶忙接过药包:“不知这副药多少银子?” “三十文。” “好嗯?三十文?” 掏钱的手一顿,车夫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古怪。 他此前也经常做一些抓药的琐事,因此对各种常见药材的价格有个大概的了解。 所以.这也太便宜了吧? “姑娘,怎得只收三十文?这药怕不是用的陈药吧?” 皱了皱眉,车夫当即皱眉道:“姑娘,我家老爷不差银子,你只管配最贵的新药便是,不必.” “你说什么呢!” 不满的嚷嚷声自身后传来,还没等李梧桐解释,便有人愤愤的打抱不平道: “哼!你跟你老爷都不是成建府人吧!” “整个成建府谁人不知济世堂从不用陈药!谁人不知李姑娘菩萨心肠!” “我看你就是讨打!” “还不赶紧给李姑娘赔罪!” “对!赶紧给李姑娘赔罪!否则我们饶不了你!” “.” 一瞬间,一群人便围拢上来,群情激奋的要车夫道歉。 后者哪里见过这等场面,又哪里知道这个女大夫竟在这成建城如此受人爱戴,不由得直接愣在了当场。 好在李梧桐很快就站出来替他解了围,这才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恶化。 而就在济世堂里的这场小风波逐渐平息之时,屋外的翠儿却突然跑下马车,追上了一个身着粉裙的女子,气喘吁吁的喊道: “这、这位姑娘!等一下!” “.” 停步回头,当看到翠儿的一刹那,粉裙女子的眼中明显闪过了一丝惊讶。 说实话,眼下换做是谁估计也会惊讶。 毕竟两人长得实在是太像了。 “这位姑娘.” 轻轻调整了一下呼吸,翠儿走近了一点。 她刚刚等在车上无聊,便掀开车帘看街上的行人。 结果没曾想竟就看到了这样一个与自己长得十分相似的女子。 一下子记起三年前发生的事,翠儿立刻便下车追了上来。 不过现在等她真的追到这粉裙女子之后,一时间却又不知该说点什么,最后便干脆一咬牙直接问道: “敢问姑娘.可是姓尤?” “.” 双眼蓦然瞪大,粉裙女子的表情立刻变得无比警惕,深深看了翠儿一眼后竟直接转头就走入了一条小巷。 翠儿愣了一下,赶忙追过去。 可等她站在巷口时,巷中却已不见一个人影了。 茫然的站在原地,翠儿不知道那女子为何一眨眼的功夫就不见了。 很明显,就后者的反应来看,她确实应当姓尤。 至于是不是魏长天在找的那位尤姑娘,翠儿不得而知,更不明白对方为啥会跑。 总之现在人确实是已经不见了。 又在原地站了一会儿,翠儿摇了摇头,转身准备离开。 不过就在临走之前,她还是大声冲着空荡荡的小巷喊了一句—— “尤姑娘!魏公子一直在找你!” “.” 三天后,贺景的风寒好了,他与翠儿便也离开了成建城。 关于粉裙女子的事,翠儿自然与贺景讲了。 贺景也拿不准前者究竟是不是那位“尤姑娘”,便询问翠儿还有无注意到别的细节。 翠儿回忆半天,最后才想起那女子发间好似戴着一根桃花簪子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