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6章 南非和玻利维亚-《阿根廷帝国崛起》
第(2/3)页
《布宜诺斯艾利斯条约》签订后,丧失23.4万平方千米的领土。
一个国家竭尽全力抵抗侵略时,牺牲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青年,更是青年中最有朝气、最具责任感和荣誉感、最能改变一个国家未来的那一类。
在查科战争中,玻利维亚损失了一批最优秀的年轻人,也因此失去了国家的未来。
是的,玻利维亚是个没有未来的国家,哪怕到21世纪也是如此。
失去了出海口后,玻利维亚的物流成本比普通国家高了一倍。
全国只有不到一万公里的公路拥有水泥路面,大部分都是泥土路。
如今这样的玻利维亚年轻人并不多,因为玻利维亚总人口还不如布兰卡市,而且土著居民分散全国,青年人才当然更少。
他们迷茫,没有理想,没有工作,也没有田地,只能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前几年,玻利维亚16-24岁的年轻人城市失业率长期维持在6成,也就是说10个人中有6人没有工作,很多年轻人不得不前往阿根廷找工作,大多数从事苦力。
有工作的人中大概只有一个人能够从事稍微体面一些的工作,如矿工和工厂,2个人是临时工,还有1个打零工。
农村地区辍学率达到8成以上,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能够完成初中教育,导致他们的就业选择被永久限制在采矿、小商贩等低端领域。
青年犯罪率更是高的离谱,比查科战争前高了三四倍。
大部分玻利维亚人十分贫穷,抗风险能力极弱,而且还要经常被暴力和勒索,黑帮盛行。
很多人每天吃的都是土豆泥加盐,几乎没有吃过什么肉,偶尔吃玉米饼,有一半以上的儿童属于营养不良的状态,自来水十分缺乏,很多人不得不前往河流里打水,洗澡。
至于电,更是没有。
相比之下,阿根廷的年轻人失业率低于5%,这是一个巨大的区别。
这些年轻人如同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,没有出海口,经济无法发展,矿产无法开采,农业也不行,粮食有时候还不够吃。
前几年玻利维亚通货膨胀十分严重,随着阿根廷的介入终于稳定下来,物资也变得十分丰富。
联合军队招募了很多普通年轻人,给了不错的待遇,敲掉了黑帮后面的保护伞,保护伞没了臭鱼烂虾只有等死的命。
很快就把南方四省的黑帮消灭掉,改善了治安环境。
阿根廷印钞厂现在还帮忙玻利维亚印刷新版玻利维亚比索。
并开始渗透玻利维亚比索,获取货币发行的权力。
阿根廷工业信贷银行,阿根廷国民储蓄银行,阿根廷农业信贷银行,西北银行,布兰卡银行等十多家银行在南方五省建立了分支机构,为玻利维亚矿业开采公司提供信贷支持,并吸收存款。
很多阿根廷国营公司也通过这些银行的支持建立庞大的工厂,而不需要耗费国内的资金。
控制通货膨胀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生产,增加商品供应。
阿根廷刚好是一个工业生产比较丰富的国家。
关税同盟后,大量的玻利维亚无法生产的商品进入玻利维亚,为阿根廷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市场。
尽管玻利维亚人口只有500万不到,却有非常丰富的资源,而且阿根廷还反向给玻利维亚输出了数十万人。
随着各种基建工程的推进,普通体力劳动者增加后,饮料的消费也增加了,特别是夏天的时候。
很多食品饮料,啤酒公司的销售比冬天要好得多。
而且这里的人口发展潜力其实也很大,特别是南方省份和圣克鲁斯省。
圣克鲁斯省地势平坦,靠近亚马逊盆地,多为平原和低丘,人口占玻利维亚2成左右,气候条件比阿根廷部分的查科平原还要好的多。
这里属于热带草原气候,年降水量较多,有明显干湿季,气候可能更湿润,在农业上更具优势,有成为大粮仓的潜力。
塔里哈省属于亚热带高地气候,和萨尔塔省有点类似,和新华夏的云贵高原有些相似,整体气候比较宜居。
这里四季分明,昼夜温差较大,白天温度较为舒适,夜晚气温会明显下降,降水分布比较均匀,但总量不是特别充沛,受季风影响,存在相对湿润和相对干燥的季节变化,但没有像圣克鲁斯省那样明显的干湿季分明。
丘基萨卡省的省府是苏克雷,苏克雷海拔2800米,是丘基萨卡省的经济中心,人口有15万,到真首都拉巴斯约250公里,因为交通问题,开车要6个小时,南接圣克鲁斯省,东连巴拉圭,西通智利,是玻利维亚南部的交通枢纽,也是玻利维亚南方四省最重要的核心城市。
苏克雷物价水平不高,与阿根廷关系密切,这里是玻利维亚独立民族英雄安东尼奥·苏克雷的出生地,玻利维亚宪法宫,玻利维亚最高法院所在地,著名建筑有苏克雷大教堂。
整个省属于温带和亚热带过渡气候,冬季干燥寒冷,气温较低,有些年份会降到零度以下,夏季温和,气温较为宜人,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,冬季降水稀少。
波托西省西部高原地区属于高原气候,东部低地是热带草原气候的部分特征,但整体以高原气候为主,高原地区冬季严寒,气温极低,夏季凉爽,东部低地,温度相对较高,但不如热带地区炎热,整体降水较少,西部高原更为干旱,东部低地相对湿润一些,但也没有大量的降水。
奥鲁罗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,类似于新华夏的川西地区,省府奥鲁罗市海拔约3732米,海拔高,全年低温,昼夜温差可达15-20℃,年降水量整体较少,大部分区域年降水量约300-500毫米,属于半干旱气候,部分地区接近干旱气候。
玻利维亚各地区自治程度很高,是一个散装的玻利维亚,玻利维亚的政治危机其实已经非常严重,政治局势也非常紧张。
玻利维亚边境发展很快,特别是大查科平原北部边缘,气候条件还要好于阿根廷的查科平原,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。
这里的农业条件其实很不错,目前也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垦工作。
副总理大臣安东尼也多次前往拉巴斯和帕斯总统负责商讨发展问题,并多次援助玻利维亚粮食。
不少没有土地或者贫瘠的地方,更是直接发粮食,不管是大米还是面粉,隔三差五的发。
阿根廷国家粮食公司成为玻利维亚最大的粮食进口商,为玻利维亚人民提供了大量的粮食,并组织起了新农场运动,帮助玻利维亚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化。
玻利维亚土地改革加速了玻利维亚农民向阿根廷靠拢。
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,但是执行真理却需要大多数人的支持。
科恩内阁已经获得了大多数南部玻利维亚人的支持,这就是民心。
收买的民心也是民心。
阿根廷的温水青蛙政策,分化瓦解政策取得了空前的成功。
东部平原区和南部的盆地省塔里哈省,波托西省,丘基萨卡省,奥鲁罗省,圣克鲁斯省五个省的经济目前发展的不错。
四省属于玻利维亚的边缘边疆地带,比中心区域居民更拥护玻利维亚统治,但如果是加入阿根廷,那显然是更好的选择。
玻利维亚统一民族阵线作为南方四省的重要政治力量,其实就是阿根廷统一民族党的马甲,最近暗中策划的最有名的一次事件是公投闹独立,结果被玻利维亚政府判定违宪而遭到流产,但因此产生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。
科恩内阁把玻利维亚的优秀人才天才都选拔进阿根廷体系,本土留下的人就越来越弱,这是一个死循环,难以打破。
玻利维亚也不过是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小国,诞生的优秀人才还不如一个省多,选拔出去后,剩下的那批人受控制的就进入阿根廷国营工厂,联合军,不受控制的就只能变成农民,普通苦力工,或者离开玻利维亚。
玻利维亚的出路和上升通道本来就很少。
南方四省已经是实质上的经济割据,但圣赫塞要的是整个玻利维亚。
这也是阿根廷的根本目的,如果南方四省和圣克鲁斯省都加入阿根廷,那么拉巴斯那块地方不加入,阿根廷也赚翻了,但最好是全部加入。
这是一个伟大的目标,如果阿根廷只要好土地,那不是和智利人巴拉圭人一个水平了。
毕竟阿根廷不是美利坚,只要好地方不要烂地,这也是玻利维亚人愿意支持圣赫塞的原因,他是真心对待玻利维亚穷苦兄弟的。
通过煤钢共同体,秘密关税同盟,阿根廷拆除了边缘四省的关税,并对四省进行驻兵保护。
四省的发展前景得到史诗级增强,很多玻利维亚年轻人早已见识过阿根廷的繁华,也梦想某一天自己的祖国能发展好。
而且阿根廷对玻利维亚输出工厂,输出比索,让他们有事情可以做,有钱赚,可以上学,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。
煤钢共同体的南方大区总部位于塔里哈省的塔里哈市,联合军总部军事基地则位于波托西市,除此之外丘基萨卡省的省府则是玻利维亚的法定首都苏克雷市。
不过玻利维亚的真正首都还是拉巴斯市,除此之外,圣克鲁斯省省府圣克鲁斯市是玻利维亚第一大城市,也是玻利维亚最大的经济中心。
阿根廷开始在南方四省和圣克鲁斯省修建学校造工厂,要干啥就干啥,谁敢反对就干谁,说建桥就建桥,说修水库就修水库,没人会提反对意见,并开始实际控制南方四省。
国家层面,利益优先,阿根廷通过稳定投资换取对玻利维亚南部的影响力。
查科农业大开发计划扩大到玻利维亚南方四省和圣克鲁斯省,各种因为开发剩下的工程机械直接送到玻利维亚继续开发,公路也大量修建,保证了工程建设数量,而且在当地大量招聘工人。
玻利维亚的柏油公路里程从1960年的约1万公里增至1967年的3万公里,其中大部分新增公路由阿根廷修建并控制,三大铁路线也让南方五省与阿根廷的联系更加密切。
阿根廷愿意真金白银投资玻利维亚,不像美利坚人只想捞钱,把这些人当自己人看。
而且进入玻利维亚的公司多数是国营公司,带着稳定玻利维亚南部的任务,而且能进入玻利维亚的私营公司大多数都是严格审核的。
普通或者口碑差的阿根廷公司根本不被允许进入玻利维亚,免得激化矛盾。
一个个大型国营工厂成为当地经济中心,独立王国,保安部队也都是当地招募,必要时候就是一支支部队。
这些国营工厂大多数从事矿产和化工,重工业,建筑业,工人有一半以上在玻利维亚招募,算是十分辛苦的工作。
这些工地的建筑工人数量都很多,带动了经济的发展,从阿根廷运过来的水泥,钢筋,还有各种商品,通过公路一车一车的运输过来。
一开始很多工地建设高压电塔,从阿根廷送电过去,边境地区的电相对宽裕,所以送电到玻利维亚也比较常见。
很多工地有了电后,就有一车车的货车开始运输冰箱这种电器,冰茶饮料、冰汽水和冰啤酒最受欢迎,是休息吃饭时重要的降温神器。
他们早已取代了马黛茶的地位,而各种品牌的香烟则是硬通货,驱散着工作得到苦闷。
玻利维亚很多工地实在是太热了,干活后连底裤都是湿的,不喝冰啤酒根本没胃口吃饭,去除身体上的疲惫。
一个个穿着马甲戴着安全塑料帽子的工人,在工地饭堂上说说笑笑,其中有白人阿根廷族也有说着蹩脚西班牙语的印度裔阿根廷族,还有肤色棕褐色的玻利维亚人,他们一起组成班组,在工地上干活。
一些去暑的药物也非常受欢迎,就算如此也有不少工地工人死亡。
玻利维亚的天气更热,各种饮料啤酒就变得不可或缺,一座座发电站建立起来后,南部四省也越来越融入阿根廷。
比如塔里哈市的发展,得到了几个阿根廷城市的支援,发展速度比起拉巴斯和苏克雷都没有差距,成为玻利维亚南部重要经济中心,修建了直达奥兰市的铁路,与圣克鲁斯市的铁路也已经完全连接起来。
塔里哈市目前拥有不少阿根廷人在这里工作,阿根廷教育部帮助援助建设了塔里哈工业大学和塔里哈大学,塔里哈市成为玻利维亚南方的教育中心。
类似的受阿根廷影响的还有圣克鲁斯工业大学,波托西工业大学,苏克雷工业大学,基本都是由阿根廷教育部进行建设,参与管理。
善战者攻心为上,当初帕斯向圣赫塞寻求帮助的时候,就有了这一天。
特别是这里有铁矿,奥兰钢铁公司在这里设立了铁矿开采部门,雷霆矿业在这里开采银矿。
塔里哈附近还有油田,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设立了勘探部门,新开发的凯瓜油田有玻利维亚最大的油田之一,玻利维亚国家石油公司进行了联合开采。
东部的蒙特斯市的萨南迪塔是重要的石油开采和提炼中心,阿根廷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收购了这里的油田。
帕斯总统的权力逐渐缩小,配合阿根廷进行了全面的经济改革。
玻利维亚军队曾经多次发动起义,但均被联合军队瓦解镇压,最后解散了,后来这群年轻人就被拉拢了。
联合军还参与剿灭土匪,黑帮,帮助推进土地改革,民间口碑越来越好。
第(2/3)页